有多少人知道,1955年新中国授衔仪式上,有一位曾经和朱德、叶挺平起平坐的老将军,只被授予了“上将”?他不是别人,正是周士第。你以为这只是运气问题吗?其实背后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狗血:当初,他的职务甚至比后来的陈毅还高。那为什么“铁军精锐”的他,最后与“元帅”头衔失之交臂?历史,有时候比小说还会转弯,你做好被颠覆认知的准备了吗?
说起周士第,那可不是一般的军事将领。黄埔一期的老牌同学,刚毕业就进了铁甲车队——别人还在步兵队里苦熬,他已经上了当时最豪华的“军用专车”,妥妥的高起点。后来,他又当上叶挺独立团的第一营营长,再晋升团长。有人说,那一支部队堪称铁军里的“铁打头牌”,南昌起义里更是主力中的主力。可要命的是,南昌起义失败,他又是一把阻截追兵的悍将,风头正盛。然而,正当整个革命队伍都盯着他能不能成为核心人物的时候,他却在人生的路口拐了个大弯 ——没有像朱德、叶挺一样义无反顾北上井冈山,而是选择暂别革命,远赴香港,甚至一度脱党。留下一堆战友在风雨里扛枪,他一个人独自漂泊海外。这么大的“戏剧冲突”,你说悬念吊不吊人?
话说那时候,别说普通老百姓,连许多跟着革命团队打拼的老兵都没想到,周士第居然会选择离开。毕竟,南昌起义失败后,人心慌得很。有人坚持下来了,比如朱德、陈毅、粟裕那些人,硬是从泥潭里扎根扎到底。周士第却放下枪,带着极少数部下去了香港。据说,他在香港一度生活窘迫,靠着做点零活、跑码头谋生。想想,当时他手底下统领的部队是多少人马?南昌起义失败,他孤身闯香港,朋友变得寥寥无几。群众中有人说:“当将军的也有大起大落,这回可真是英雄梦碎。”而另一头,井冈山上的红军还在挨饿打仗。再后来,等革命形势逐渐明朗,许多“老革命”都成了红军骨干,“功成名就”。而周士第这边,回国的时候,风光不再,只能重新从基层干起——这就像一个曾经的上市公司总经理,几年后变成了普通员工,你说尴不尴尬?
表面看,到了建国以后,周士第也算是官复原职,重回部队,继续立功。有人认为,历史总会容纳那些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。但真正的平静,背后暗流涌动。到了1955年授衔时,过去那些“同窗战友”们不是被评为元帅、就是当了大将。陈毅、贺龙,就连当年在南昌起义时他手下的陈毅都能成为元帅,反观周士第,却“止步”于上将,这叫人怎么看?更何况,起义当年,他的级别还高出陈毅好几筹。群众一时间议论纷纷:“难道说,这回真是选择比能力重要?”也有人反驳:“人家复出也是揽下了许多新功劳!”而另一头,军队里头依然流传着:“脱党离队,历史不会完全原谅。”大家心里的疙瘩一点没消,背后小道消息不断。
就在外界以为“过去的都过去了”时,一则震惊军内的细节被曝出来:原来当年授衔,关于周士第的职务级别,军委一度讨论得很激烈。有元老提出来,如果单看资历和当年战功,周士第绝对有进元帅名单的分量,甚至比少数“边缘元帅”还强。可“脱党离队”的黑历史,让他直接被摁下。消息流出,各方议论更烈——有人回想起南昌起义时的场景:叶挺、周士第、朱德三足鼎立,谁都没想到几十年后站在领奖台上时,周士第的名字“尴尬落后”。陈毅更是个活证据:起义时还只是小角色,后来靠坚持到底一步步熬成元帅。这一反转让人恍然大悟,原来历史见证的是“谁走到最后”,而不是“谁领先起跑线”。说白了,没坚持到底,再辉煌的过去都只是故事。
事情到这儿,以为尘埃落定了吗?没那么简单。事实上,周士第即便获得了上将军衔,心里的落差还是大。一方面,他的军功、资历放眼那些元帅上将中毫不逊色,甚至有些人都得喊他“前辈”。可偏偏那一段脱队经历成了“原罪”。另一个尴尬出现了——一些后辈将领,逐渐对这类“大起大落”的前人产生了隔阂,认为他“关键时候没咬牙”“革命意志不坚定”。 军内复杂的人情世故也在发酵,“有才有能力也不顶事,关键靠的是能不能走到底”。各方分歧越来越深:有人觉得这叫一失足成千古恨,也有人说“错过机会天理昭昭”。最难堪的,莫过于每逢授衔、立碑、追忆那几天,一些老战友成堆而来,高位者在中央、军队有千般光环,他却只能在上将队伍里低调。历史像个绕口令,惋惜和争议总是绕不开。
细细琢磨这事,如今说起来既像历史剧,也像职场故事。有人表扬周士第,说他战功赫赫,命运多舛,可谁又不是“千里马”?可问题来了:你那会儿要是一直“拴在马厩”,结果恐怕不会这样吧?好似公司里待过一把的老员工,中途辞职几年,哪怕你回来再拼命,老板升职时还是“先提一直没离开的人”。大家嘴上说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,可真的轮到自己,谁都希望同舟共济、忠肝义胆。讽刺的是,那些“坚持”的人最后掌舵,那些“走开一阵”的,只能稍微靠边。话糙理不糙,别看周士第当年多风光,历史这本账本,账目公开、谁都查得清。看似公平,其实还挺冷酷。你说要真夸他?不如真心夸他命硬:“能重回队伍,继续立功,说明确实有本事——可惜,历史不会完全忘记你的选择。”
所以说,关键时候“坚持到底”到底是能力的一种,还是“人情冷暖”的考验?如果你是周士第,南昌失败那会儿会不会也想暂躲风头,毕竟命比啥都重要;可反过来看,要是你像陈毅那样硬撑到底,说不定真能成为名垂青史的“元帅”?历史难道就永远只为没走开的“坚持者”点赞?你怎么看:选择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?你要是老板,会录用“离职归来”的前顶梁柱还是一直守在岗位里的“老实人”?快留言聊聊,咱们各抒己见!
欣旺配资-国内股票配资资讯-免息股票配资-手机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